《演员请就位3》的喜剧化现象
如果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,那么《演员请就位3》之所以从演综变喜综,正是因为笑点背后确实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,即:是演员,但没演技。

两期过后,《演员请就位3》的“喜剧含金量”还在上升。穿戴整齐、撕掉“西门庆庆”标签的杨子认真起来更好笑了,物理意义上的痛哭流涕,导播甚至特写了他那串韧性十足、垂落舞台而不断的鼻涕;戏龄两个月、零代表作却拿着S评级的张婉莹顶着“天选古人”的名头在舞台上尬演得收放自如……
短短两期,观众已经被训练出了显微镜找梗的能力,那些喜剧综艺编剧彻夜脱发都熬不出的梗,在《演员请就位3》的舞台上信手拈来。
导师陈凯歌的犀利点评
节目开播不久后,诸如“搞笑但没演技”“话题就位了,演技呢?”的评论此起彼伏。实际上,导师陈凯歌在第一期节目中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,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很多演员其实“不知道表演为何物”,言外之意是基本概念都不知道,就不要提演技的问题了。

这也是为什么节目开始时的表演一条街,看起来就像是“卖惨大集合”。因为很多演员单一地认为,只有在装疯卖傻、家破人亡、报仇血恨、身残志艰的情况下才能“表演”。但观众并不傻,直接在弹幕中打出“这条街也太惨了吧”,随之而来的没有感动,而是一串“哈哈哈哈哈哈哈”。
演技缺失的行业现实
或许,《演员请就位3》的意义是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揭开了当下演艺圈血淋淋的现实,即:很多已经成为职业演员的人不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。当演员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打造会玩梗的人设,如何在热搜占据一席之地,而不是去琢磨角色、体验生活时,那结果可能如他/她所愿,观众是真的笑了——可笑的笑,笑话的笑。而一些真正会演戏的人,可能正在被这些浮夸的笑料所淹没。

如果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,那么《演员请就位3》迄今为止贡献的大部分笑点背后确实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,即:是演员,但没演技。
演技综艺的未来
从2006年为选角进行的《红楼梦中人》《寻找紫菱》到2017年真正让演员这个职业被看见的《演员的诞生》(已更名为《我就是演员》),再到后出来出现的《演员请就位》和《无限超越班》,演技类综艺似乎离演技越来越远,却在收割话题和流量的路上蒙眼狂奔。
到了《演员请就位3》,前两期巨大的流量似乎让观众忘记了节目的核心是关于“演技”。观众也不再操心节目本身有没有剧本,每个导师拿了什么人设,而是默认一切存在,存在即合理。演综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“秀”,越来越少人关心演员的现状和未来,为行业培养好演员的初心和流量相比不值一提。
事实上,“发疯”的《演员请就位3》所折射出的正是发疯的内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