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牌追娱 娱乐 国产古装剧武打戏为何越来越塑料?经典对比解析

国产古装剧武打戏为何越来越塑料?经典对比解析

国产古装剧武打戏的现状与争议

近年来,国产古装剧在言情、偶像、穿越、玄幻等元素的包装下,逐渐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武打戏精髓。不久前,《风起洛阳》因武打戏与动画《凡人修仙传》高度相似而引发争议,出品方最终道歉并剔除争议镜头。

争议之下,出品方发博做出回应。/微博

武打戏的“塑料感”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,从动作设计到特效运用,无一不被诟病。轻功戏被调侃为“重功”,挽剑花变成了“剑自己耍自己”,慢动作泛滥更是让观众哭笑不得。

《凤囚凰》里关晓彤的“缝纫机”发型一度被群嘲。/《凤囚凰》

经典武打戏的标杆

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武侠剧,如《小李飞刀》《天龙八部》等,武打戏不仅动作流畅,还充满了美感与力量感。焦恩俊的李寻欢、何家劲的展昭,至今仍是观众心中的经典。

泡面头李寻欢,至今依然是无数80后90后心里的古装白月光。/《小李飞刀》

真正的武打戏需要演员的扎实功底和敬业精神。张晋在《水月洞天》中的表现,以及他为角色付出的努力,展现了武打戏的灵魂。

武打戏式微的原因

如今的影视行业,演员不愿吃苦,制作周期短平快,市场更偏好偶像剧和CP发糖。武打戏的拍摄成本高、风险大,导致动作演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

《龙虎武师》记录了香港武打行业60多年里的沉浮。/豆瓣

洪金宝曾直言:“吴京、张晋、甄子丹在电影圈里多少年才能站出来?”武打戏的没落,不仅是演员和制作方的问题,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。

“为善除恶,唯光明故”的江湖,大概才真的一骑绝尘,再也不见踪影了。”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王牌追娱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