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剧行业的“速度与激情”
当柯淳在综艺《无限超越班》第三季中轻描淡写地谈起短剧拍摄经历时,傅首尔和洪瑶的震惊表情直接冲上热搜:“我拍几十集电视剧才60多场戏,你们一天能拍上百场?”这看似夸张的对比,恰恰揭开了短剧行业“卷生卷死”的冰山一角。
7天拍完一部剧的魔幻现实
短剧的拍摄速度早已是业内常态。以爆款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为例,82集内容仅用10天拍完,演员每天工作超20小时。柯淳主演的《好一个乖乖女》同样在紧凑周期内完成,单周涨粉150万的光环背后,是连轴转的拍摄和仅有的碎片化睡眠时间。
“长剧单日戏份通常不超过20场,而短剧主演一天拍60场已成家常便饭。”
不分年龄的抗压挑战
短剧演员的“抗压能力”令人咋舌。72岁的“短剧王”袁吉衣一天接七八部戏邀约,年轻演员丁禹兮也曾坦言高密度拍摄导致身心俱疲。但短剧行业仍吸引着大量新人,只因这里能提供“一夜爆红”的可能。
光鲜背后的残酷现实
幕后工作者更如“耗材”,服装师三九透露曾连续工作28小时。但短剧造星神话仍让从业者甘之如饴,毕竟“8天充值破亿”的财富密码,远比长剧的缓慢孵化更具诱惑。
“在短剧的修罗场里,停下就意味着淘汰。”